整理者:曠文琪、王茜穎 採訪者:曠文琪、王茜穎
主導IBM朝全球整合企業轉型的資深副總裁莫菲特強調,未來全球企業將以更精準、細緻的標準衡量人才,要勝出的唯一途徑就是:你要變得比別人快。
如果有一天,你一覺起來,發現你的老闆已經把你的技能與薪資成本,輸入到網路平台上,與其他位於一百六十四個國家、來自中國和印度等三十五萬個同事相比較,你,有沒有把握勝出?
這是目前IBM員工面臨的新局面;也是你即將面臨的新環境。
二○○六年六月,IBM執行長帕米薩諾(Sam Palmisano)以全球整合企業(Globally integrated enterprise,GIE)為名,罕見的在《外交》雜誌上發表文章,他高呼跨國企業(Multinational)已經過時,全球整合企業將興起。
全球整合企業主張的是,在經濟無國界下,工作將自然流往最具有效益的地方。過去僅在短短四年內,IBM在印度的員工已從九千人增加到五萬三千人。同時間,IBM又要讓遍布在全球的三十五萬個人力,隨時可以整合,讓客戶隨時能從全球挑到最適合的專案人才,來服務他們。
即便擁有同樣技能,但是卻只需支付較低成本的人才,才會脫穎而出。人才就在這樣的平台上,精準與無情的被檢驗。
操盤這場IBM內部人才整合的大將,就是主管全球整合企業模式規畫與執行的IBM資深副總裁莫菲特(Robert W. Moffat, Jr)。《商業周刊》在紐約IBM總部專訪到他。
站在莫菲特專屬的會議室裡,第一眼已經是震撼:他的背後貼著一張張大大的、從IBM眼中看出的世界地圖。印度紅色的大圈被放大著,連美國IBM總部的所在地,也只是個淡色的圈圈。莫菲特指著全球地圖,冷靜的以IBM在全球發展近九十年的經驗,剖析各國的人力資源。那一瞬間,我們已預見到全球化風潮帶來的殘酷現實——每個人的技能,都將放在天秤上,與全球六十五億人直接比較。從我們與莫菲特的對話裡,你可以讀到一個全球化企業看待人才的新態度。
而這位已經在IBM待了二十九年的老IBM人,也為了新模式改變他的習慣,每天清晨六點半,成為他最忙的時刻。
重新配置人力:細緻分類成一百種工作、一萬種技能
商業周刊問(以下簡稱問):全球整合企業聽起來只有大企業才能做,對中小型或是本土企業而言,需要關心這個議題嗎?
莫菲特答(以下簡稱答):當然,首先你可以說對中小企業而言,這是個機會,因為他們可以參與大企業的全球整合鏈,將會比過去擁有更多機會去做國際的生意;他們可以發揮核心價值,把較不專長的工作外包,獲得更好的成本效益。
但這同時也代表威脅。因為所有人將會有同樣的機會,去親近生產流程與市場,競爭會越來越激烈。有人會擔心工作因此消失,我們已經看到,企業或是個人,都必須更清楚的檢視自己的核心價值與技能是什麼。政府與公司也需要投資更多基礎教育與訓練課程,新的管理技能也將會需要。
問:為什麼你們做全球資源整合,但是卻花很多時間談人?
答:以前我們做硬體,供應鏈整合都是採購與製造流程,輸出的是看得到的產品。我們現在做的是科技服務業務,就是要把人、流程和技術輸出到全世界。這個新模式將驅使我們的人力資源運用更加細緻。
但是,分析人力就是個挑戰,這跟你做硬體不一樣,不是像這一瓶水(拿起手邊的礦泉水),我拿起來看,告訴你說它有八盎司,滿滿的都是水,它就是了,看人不能這樣看。我們花了很多資源去建立一個「專業市場配置」(professional marketplace)平台,這個平台上面對每個員工的描述,分類細到有一百種工作,與一萬種技能,讓客戶能從平台上挑到最對的人。
比如說,有個客戶在明尼蘇達州,需要一個軟體科技專家的團隊去實現某種應用。我們可以上這平台搜尋,輸入所需要的人才,找到誰的技能適合,且有時間配合作業,系統同時會顯示,這位職員目前位在哪個國家,如果要使用他,這個公司需要花多少錢。
我們的系統也會自動幫客戶比較出,擁有同樣技能的人才,在哪裡找最有效益,很有可能一個時薪十美元的印度工程師,他的成本比在美國的工程師便宜好幾倍,那客戶自然會選擇最具競爭力的人才。
問:你為何用「利用率」來形容人力?
我答:們把人看做資產(asset),我們在人力資本的投資,和我們在投資廠房等硬體建設是差不多的。我們投資它,並且希望充分利用。
你想想,在一個服務產業,特別是這樣一個將創新放在首位的行業,我們要瞭解客戶要的是什麼,他們期待的是透過我們的協助,整合我們全球的技術與能力,能夠有所創新,同時,你還要有全球最好的智慧財產權、製程管理、軟體等,但真正把這些東西整合起來的是人,也因此,我們必須把人力資產放在首位。
學習新技能:培養跨領域的工作能力和移動能力
問:為了能符合全球整合企業的要求,IBM員工需要培養什麼樣的能力?
答:你必須有合作和跨領域的能力,需要能夠很快的學習新技能,比過去都還要快。
也別小看現在的員工。在我小的時候,身邊一票朋友都非常的地域性(local),因為我們就住在這樣的一個小地方;他們是我唯一認識的人。但現在我的小孩整天掛在線上,跟世界某個角落的人傳即時訊息,但對他們來說,這再正常不過了。我小時候住在康乃迪克州,對我來說紐約、紐澤西是一段無法想像的遙遠;但我的小孩現在卻覺得到中國、歐洲、亞洲其他地方,或拉丁美洲沒什麼大不了。時代改變了。現在唯一還喜歡教室的,大概只剩下我這一輩的「老人家」,年輕的世代偏好的是線上、教室外的學習。
我認為這個世代的人更具備全球化時代的生存能力。我們要做的,就是讓像我們這種老頭子忘掉過去我們是怎麼生活的。
改變管理方式:學習水平式管理,掌握核心價值
問:全球化下,不只是員工要改變,經理人的管理方式也必須有所變革?
答:要開始把權力下放(lower the gravity)。擺脫過去垂直管理,開始學習水平管理,在全球化時代中,如果最高層的人還是做垂直管理,我可以告訴你,他們將是掌握情況最少的人,因為他們離事情發生的現場越來越遠。
我們希望培養的管理者可以變成整合型人才,可以彎腰傾聽客戶的聲音,又能以全球的網路架構去思考方向。而我自己,身為高階管理者,在IBM工作也二十九年了(笑),也要改變管理模式。現在我學會不要盯著每個人,我只盯出狀況的事情,以及那些特別優異的表現。然後學習怎麼抽出最佳範例(best practice),並將他應用在其他事情上面。
對一個管理全球化的經理人而言,未來要緊握的事情其實會更無形。怎麼掌握價值很重要。比如說,對我而言,現在最重要的是,確定下面經理人知道最重要的事是什麼,他們決策時應該基於什麼原則去做。例如,客戶滿意度與分享價值是我們衡量成功的方法,而不是去評量我們是不是世界最好的製造商,或招募了多少新人。
問:你自己從這段轉型過程中,經驗到最大的問題是什麼?
答:通常是人無法跨界合作。不過,這不是人的問題,因為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,你很少找到有人來上班,卻不想把事情做好的。這時通常是績效或激勵制度有些失衡。不過,與其教大家怎樣做,最有效的方式是自己就做好榜樣,坐而言不如起而行。
要轉型不容易,當一個Leader(領導者)不僅要身體力行,而且,就是要跑得比你認為你能做到的還要更快。因為你要從這裡到達那裡(把手指著前方),這段旅程可能會花上好幾天、好幾十年也說不定,比你想像的還漫長。
問:未來的世界很多變數,你不會認為拚命往前跑,有很高的風險嗎?
答:我認為不這麼做,風險更高。在全球化的環境已經形成下,每個人都必須要踏上旅程,只是旅程會有些微的不同,你不能完全複製其他人,但共同的是,一旦你踏上這趟轉型之旅,你必須加快腳步,因為腳步越慢,風險越高。這是我在IBM二十九年的經驗,包括我參與了好幾年IBM全球整合企業的轉型經驗。你要相信(傾身向前),公司和人能接受改變的速度,比你想像的還要快。
留言列表